当地时间3月19日,瑞信、瑞银和瑞士政府机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瑞银以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信。这场让全世界紧张的瑞信危机,终于在周一亚洲市场开盘前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恐慌情绪在全球银行体系的进一步蔓延。
【资料图】
成立167年的瑞信,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就失去了作为一家独立机构的生命,以巅峰时期股价1%的价格被瑞银收购。
在这场暴风骤雨般的紧急磋商中,两方有着怎样的拉扯,瑞士政府为了保全瑞士金融业的大局,又采取了哪些强硬措施,AT1债券为何被一夜清零?《金融时报》和彭博社采访了数十位参与谈判的人员,为我们还原了这场世纪大并购的全貌。
“卖身”命运早已写定
当瑞信3月16日(周四)宣布从瑞士央行获得500亿瑞郎的流动性支持并回购30亿美元化债券,看起来是奋力自救的措施,但其实它的命运早已被决定。瑞士央行和瑞士金管局出手不是为了拯救瑞信,而是为了给出售瑞信争取时间。
时间拨回到前一天,瑞士央行、瑞士金管局和瑞士财政部与瑞信董事长艾克索·莱曼 (Axel Lehmann),瑞信CEO乌尔里奇·科纳(Ulrich Krner)开了电话会议,宣布500亿瑞郎支持的同时,还传达了另外一条信息:“你将会和瑞银合并,在星期天亚洲市场开盘前宣布。这没有商量。”一名得知商谈内容的人回忆道。
其实,尽管瑞士央行一再声称瑞信的状况很健康,但挤兑风险和金融市场混乱的压力越来越大,监管机构已经在考虑其他解决办法了。三家机构从周三讨论到周四,希望找出一个一次性根本解决瑞信危机的办法。
瑞信内部其实也在怀疑银行能不能撑下去。亚洲、欧洲、中东的客户都在打电话要求取出现金或转到别的银行,许多对手方机构都在降低对瑞信的风险敞口。
周四,瑞银的董事长科姆·凯勒(Colm Kelleher)本来准备周五过圣帕特里克节,周六去苏黎世酒吧看爱尔兰对阵英格兰的橄榄球比赛。但一个电话打破了他所有的安排:瑞士政府要求他拿出拯救瑞信的方案来。
“银行处置(政府控制下的有序倒闭)会对金融系统造成灾难,并有危及全球金融系统的风险,”一名参与瑞银方面的人表示,“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瑞信)倒闭对整个瑞士财富管理的品牌形象不利。所以我们说,如果条款合适,我们会帮忙。”
一名瑞士官员表示:“瑞士的金融业占GDP如此之高,如果不能向外界传达‘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信号,那我们作为一个国家也可以关门了。全世界没有人会再信任我们。”
谈判透明度极低:瑞信不满,股东愤怒
“周四的时候,我们全部聚在了苏黎世。我们很清楚,瑞士政府将不计任何代价,要在周一早晨前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以此保护瑞士的国际利益,以及全球银行系统的利益。”一名接近瑞信的人表示。
当瑞信瑞银都意识到交易是不可避免了之后,他们各自请了顾问机构。双方还各自为交易磋商取了绰号:瑞银称自己为榆树,称瑞信为雪松;瑞信则称自己为科莫,称瑞银为日内瓦,这是瑞士境内两个湖的名字。
但其实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双方的直接交流很少,大多数过程都是由瑞士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人员充当中间人,通过Zoom传达的。瑞信更是被故意蒙在鼓里,不清楚收购的价格和条款。
实际上,直到周日收购方案最终达成之前,瑞信和瑞银仍然没有面对面碰过头,尽管他们的办公楼只隔着一个苏黎世阅兵广场。
不满于消息不畅,瑞信董事长莱曼决定直接给瑞银董事长和监管机构写信,并在周六晚间发了出去。
莱曼在信中解释了瑞信为什么不能接受当时的交易条件,包括瑞银提出的可以退出交易的条款,比如瑞信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价格飙升,瑞银就可以放弃收购。
信中莱曼还拿中东大股东施压。莱曼表示,瑞信的三大股东里,有两个来自沙特,一个来自卡塔尔,他们已经对谈判的不透明表达了“极度不满”,要求给出合理的价格、保障股东投票权,并且移除退出交易的条款。莱曼强调,沙特和卡塔尔不仅是瑞信,也是瑞银的大客户。
作为回应,科勒周六晚在一家饭店外面给莱曼打了电话,并告诉他瑞银打算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相当于每股0.25法郎,远远低于周五1.86瑞郎的收市价格。随后,瑞士监管方通知瑞信,将通过紧急立法的形式,剥除两家银行股东对这项交易投票的权利。
瑞信自然倍感受辱,拒绝签字。瑞信紧急打电话给各个潜在的买家,包括德意志银行,但时间太紧迫,交易太复杂,没有人接手。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此前一度想部分收购瑞信的业务,但因为不想得罪瑞银这个大客户,同时自己也不是瑞士政府的理想选择,最终作罢。
中东股东也是愤怒异常。一名接近三大中东股东的人士表示,瑞士政府在一个周末就修改了法律,这非常糟糕。当周日早间瑞银10亿美元的收购方案曝出来之后,中东地区的股东们都感到“难以置信”。瑞信第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要求瑞信拒绝签字。
其实,沙特国家银行在瑞信最终的倒下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董事长曾在周三明确表示“绝对不会”增加对瑞信的持股,导致瑞信股价一天暴跌24%。
“最大股东表示绝不会再投一分钱,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不信任投票。我认为,如果他什么都不说,我们今天的处境可能会非常不一样。”一名接近瑞信最高管理层的人表示。
美法施压,瑞监管机构威胁不签字就撤董事会
实际上,一开始双方的磋商还是“相当友好”的,但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情况越来越糟糕。到周五晚间,瑞信的客户存款在过去三天里已经流失了350亿瑞郎,法国巴黎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大行也在切断和瑞信的业务往来。各方的压力都非常大,瑞士监管机构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瑞士财政部长卡琳·凯勒-苏特(karin Keller-Sutter)的压力尤其大,因为全球的监管者都在敦促瑞士采取更快更果断的措施,阻断恐慌蔓延。一名瑞银的顾问表示,美国和法国方面的施压尤为强硬,“把瑞士方面踢得屁滚尿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周末就和凯勒-苏特打了好几通电话。
为了周日结束前拿出方案来,三家瑞士机构甚至威胁称,如果瑞信不签字,就把董事会撤掉。瑞银方面也面临很大的压力,最终勉强同意加价到30亿瑞郎,但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政府支持,包括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支持和政府承担的最高90亿瑞郎的损失。
一名参与谈判人士表示,最终方案对瑞银“好到无法拒绝”,而一名瑞信顾问则表示条款“无法接受,令人愤怒”“完全无视企业管理制度和股东权利”。
这名顾问所谓的无视制度,指的是引起轩然大波的瑞信AT1债券清零的条款。AT1债券即“额外一级资本”债券,按照行业惯例,当银行陷入危机之时,此类债券获得清偿的优先顺序要高于普通股。然而,瑞信收购案是全股票收购,意味着股东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保障,但交易却将瑞信160亿瑞郎的AT1债券全部减记,用于充实合并后实体的核心资本。
“瑞士财政部在否决了国际股东的交易投票权之后,为了挽回一点脸面,把AT1债券的持有人牺牲了,”一名参与交易的顾问表示。
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时,瑞士政府曾经用纳税人的钱为瑞银纾困,让其摆脱了被收购的命运,但这一做法引起了公众愤怒,如今再来一次纾困肯定会引发政治上的强烈反弹,AT1债券清零对瑞士民众来说更容易接受。
最终,瑞信董事会在仔细阅读了最后的收购条款,并和顾问机构快速商讨之后,告知三家机构他们将接受30亿瑞郎的收购。当瑞士财长凯勒-苏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在亚洲市场开盘前达成了交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