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通用25篇)

2023-05-02 15:25:44来源:互联网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篇


(资料图)

在这个经济腾飞的时代城市建设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生活垃圾,工业废水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为此我们小组于20xx年2月20日至20xx年6月20日展开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我们组分为5各小组,李小琴张文锦为第一小组;雷演杨希为第二小组;杨思莹胡蝶为第三小组;杨瑞冲陶婷为第四小组;我和胡天豪为第五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任务,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利用访谈法展开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接到任务后我和胡天豪坐公交车顺着道路大致看了一遍,然后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交谈,商量本次活动应该如何开展经过详谈后我们已定好了几个问题,然后利用空间时间我们展开了本次活动。由胡天豪同学向受访者提问,我在一旁记录。

(普通居民)

1、您觉得您周围的环境怎么样?

答:我觉得周围的环境有点糟糕,地上的垃圾随处可见,且一些工业废水,废气也污染着我们的环境。

2、您觉得是什么导致这种现状呢?对待这种状况我们应该这么做?

答:我觉得是由于人们不重视环境造成的,可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让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政府也要对此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我们的环境才能得到改善。

(清洁工)

1、您对应城的环境有什么看法?

答:我觉得很糟糕,每天我总是工作个不停,但是道路上依旧有很多垃圾。且运垃圾的车每周只来一次,根本不够装。当然人们的乱丢是主要因素。

2、您认为该怎么解决环境问题呢?

答:我觉得应该在马路上多安置些垃圾桶,多植树。

(老师)

1、您认为你周围的环境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环境?

答:我觉得很差,主要是由于人们的道德素质不高。也有些是因为生活的`习性吧,大人没带好头,他们的孩子也学着,形成恶性循环。

2、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

答:应多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号召人们保护环境。也希望政府多关心环境。提出解决办法。

访谈结束后,我们将手上的资料进行整理,最后本组成员开会,将所有人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最后上传至网上。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2篇

走进生活中的数学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摘要]现状调查表明,我国数学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封闭性,普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即使一些数学技能较好的学生面对现实的数学问题也常常感到困难。

我们学生通常认为“数学就是解题”,“学数学就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其实不然,数学应该是一个过程,一种活动,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把数学比作是鱼,那么生活就是数学所需要的水;如果把数学比作是花,那么生活就是数学所需求的泥土。只有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数学融于生活,走进生活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必要性;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一、 数学融于生活的必要性 《课标》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学习数学是重要的,将数学融于生活更是必要的。 数学的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它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差不多完全没有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

如果教师授课时仅仅把数学结果作为课堂上的内容,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他们就很难找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就成了空谈。比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下的第2章《图形的变换》时,倘若只是纯粹地介绍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的概念,学生必定很难理解。

如果将平移变换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缆车的运动,生产线上的产品的移动联系,旋转变换与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运动相结合,我想学生必定能通过生活中这种典型的数学模型,充分理解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的概念。只有将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相结合,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 现状分析 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迫于升学的压力,现在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重视的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学习的结果,说直白点还是更看重考试分数。

(1) 学习方式以被动为主 表现之一是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时间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的活动很少。

另一表现是学生们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过程很难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只是纯粹地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点。

中小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独立于学生生活的“外来物”,是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只是由抽象的符号所构成的一系列客观数学事实(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这种没有与生活联系的数学犹如一潭死水,没有的生机,没有与生活联系的数学学习更是枯燥乏味。

(2) 学习评价单一 现在对学习数学的评价还是以考试的形式为主,以学生考试的分数为标准。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强烈感受就是考试次数多,考题和考卷的分量重,考试难度大,导致他们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去思考,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变成了解题,而不是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长时间下去,学生对学习数学就失去了兴趣,成了一台考试的机器。 三、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知识、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场景中去。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理念的数学教学也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探索新知识。

(2)在课堂训练中体验“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有意把学生带到广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广场边的旗杆的高。

如何测量?同学们开始讨论,想办法,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杆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旗杆高的办法吗?一位同学抢答道:这时旗杆的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

我马上肯定了那位同学的想法,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分别同时测量竹竿的影长,旗杆的影长及竹竿的长度,算出了旗杆的高度。接着,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杆高的公式吗?”于是得出:竹竿长:竹竿影长=旗杆高:旗杆影长或竹竿长:旗杆高=竹竿影长:旗杆影长……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我有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多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3篇

选定题目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多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4篇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学术界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加强,研究地区和范围有所扩大,研究成果也不断推出。这些成果主要来源于伍一鸣的《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甘绍成的《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其特征》、陈天国的《潮州道教音乐》、曹本冶的《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和《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吴学源的《昆明道教“清微派”科仪音乐探析》、潘忠禄的《巨鹿道教音乐》、张鸿懿的《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吕锤宽的《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史新民的《论武当道乐之特征》、刘红的《“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张凤林的《苏州道教音乐特点要述》、蒲亨强的《武当道乐曲目分类考源》、王忠人和刘红的《龙虎山天师道音乐》、曹本冶和蒲亨强的《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王纯五和甘绍成的《中国道教音乐》、吕锤宽的《台湾的道教仪式与音乐》、周振锡和史新民的《道教音乐》(注:伍一鸣《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 载《中国道教》_(1),页40――44 甘绍成《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其特征》 载《音乐探索》_(3),页37――47 陈天国《潮州道教音乐》 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_(4),页26――27,25 曹本冶《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 载《人民音乐》_(8),页26――29 吴学源《昆明道教“清微派”科仪音乐探析》发表于第一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 潘忠禄《巨鹿道教音乐》 载《中国音乐》1990(2),页17――20,10 张鸿懿《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 载《中国音乐》1990(4),页31――34 吕锤宽《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 载《中国音乐学》1991(3),页21――33 曹本冶《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 载《黄钟》1991(4),页4――7 史新民《论武当道乐之特征》 载《黄钟》1991(4),页8――14; 刘红《“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 载《黄钟》1991(4),页15――24 张凤林《苏州道教音乐特点要述》 载《黄钟》1991(4),页110――114 蒲亨强《武当道乐曲目分类考源》 载《黄钟》1991(4),页36――43 王忠人、刘红《龙虎山天师道音乐》 载《黄钟》1993(1――2)合刊,页65――74 曹本冶、蒲亨强《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 王纯五、甘绍成《中国道教音乐》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吕锤宽《台湾的道教仪式与音乐》 台湾学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周振锡、史新民《道教音乐》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出版。)等。此外,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曹本冶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将道教音乐的研究推向了中国境内更广阔的区域,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温州、湖北、江西、山西、冀中、云南、四川等地,并有计划地对包括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庙观、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等在内的全国主要道教宫观和道教胜地的道教音乐进行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的系统研究。全国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该计划第一阶段有关道教音乐的20余个子项目的研究。1982年2月在该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入尾声之际,他们聚集于香港,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项目作了总结,并对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讨论。该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共有20余项成果问世,目前已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论著有《中国道教音乐史略》、《龙虎山天师道教科仪音乐研究》、《海上白云观施食科仪音乐研究》、《巨鹿道教音乐研究》、《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和《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等(注:《中国道教音乐史略》 曹本冶、王忠人、甘绍成、刘红、周耘编写,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 曹本冶、刘红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出版 《海上白云观施食科仪音乐研究》 曹本冶、朱建明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 《巨鹿道教音乐研究》 袁静芳

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 《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刘红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 《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 王光德、王忠人、刘红、周耘、袁冬艳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出版)。

以上所述的各项研究成果反映出当今学术界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然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教不独为汉族所有,除汉族外,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22个民族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道教信仰(注:据覃光广等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82年版)提供的资料反映出,在满、朝鲜、蒙古、达斡尔、土、羌、彝、白、布依、侗、水、壮、瑶、仫老、纳西、毛南、京、黎、土家、苗等22个民族中,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道教信仰),其中道教对云南的彝、白、瑶、纳西等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音乐文化的影响尤为广泛。

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音乐与汉族地区的道教音乐不尽相同,它往往是本民族固有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既蕴涵着本民族固有文化特质,也不乏汉族传统文化风貌,内涵甚为丰富,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但与汉族地区的情况相比,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开始仅主要集中于云南地区特有的具道教性质和色彩的洞经音乐。就笔者目前所知,有关少数民族洞经音乐的调查,最早的是1962年“云南省宋词乐调调查组”对昆明、下关、大理、丽江等地洞经音乐的调查。调查的起因是:当时传闻丽江保存有宋词乐调。于是,在云南省委有关部门领导下,由曹汝群、周咏先、黄林、和鸿春、倪立跟等五人组成云南省宋词乐调调查组,于1962年9月中旬赴丽江进行调查,经反复搜寻查找,初步证明此传说实属讹传。转而他们确定以丽江四个古老乐种之一的洞经音乐作为进一步探寻宋词乐调的主要对象,并相继对丽江、下关、大理、昆明等地的洞经音乐作了较深入的调查,直至同年11月中旬方告一段落。事后,他们分别撰写了《关于宋词乐调的调查报告》和《丽江、下关、大理、昆明洞经音乐调查记》(注:参见周咏先、黄林《洞经音乐调查记》 载《民族音乐》1983(2),页78)。作为该次调查地之一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大理则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县(现已与下关一起合为大理市)之一,因此,该调查组对丽江和大理等地洞经音乐的调查,可视为有关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最早调查。从起因看,这实为学术界一次“无心插柳”的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最初调查。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有关洞经音乐的调查和研究逐渐增多,专门介绍和研究少数民族洞经音乐的文章时有出现。这些发表的有关文章主要涉及白族和纳西族的洞经音乐,其中有关白族洞经音乐的主要有李崇隆和熊中流等调查、宋其华执笔整理的《元江白族洞经简述》(注:见《民族调查研究》1987(1),页49――50),文中简略地介绍了云南元江县因远区白族洞经音乐的运用、曲名、乐器等,是目前所见正式发表的第一篇专门介绍白族洞经音乐的文章。之后,《大理洞经古乐》和《白族音乐志》相继出版(注:《大理洞经古乐》 下关文化馆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白族音乐志》 伍国栋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前者是一本洞经音乐曲谱集,辑录了270余首大理洞经乐曲;后者有白族洞经音乐的志略式介绍。而见于正式发表的第一篇专门论述纳西族洞经音乐的文章是崇先的《丽江洞经音乐初探》(注:见《民族艺术研究》_(1),页32――39,31),该文从历史概况、乐曲种类、音乐特点、乐队组织、音乐传承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纳西族洞经音乐。继之,有杨曾烈的`《丽江洞经音乐调查》、何青的《云南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桑德诺瓦的《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传说、曲牌及形态》等文先后见于发表(注:杨曾烈《丽江洞经音乐调查》 载《丽江文史资料》1990第九辑,页114――138;1991第十辑,页30――47 何青《云南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 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2),页60――63 桑德诺瓦《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传说、曲牌及形态》 载《民族艺术研究》(2),页17――25)。其中桑文通过传统称谓及其异变、民间传说、丽江洞经音乐溯源、丽江洞经音乐的分类及曲牌等方面的论述,揭示了汉文化对纳西族洞经音乐的深远影响,从而补证了纳西文化具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特征。此外,现任教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李海伦(Helen Margaret Rees)博士,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就读时,于_年至1993年期间先后三次赴丽江,对纳西族洞经音乐等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地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纳西族洞经音乐进行了研究,最后以“音乐变色龙”(A Musical Chameleon:A Chinese Repertiore inNaxi Territory)为题,于1994年完成其博士论文。作为首位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洞经音乐的西方学者,她与其他研究纳西族洞经音乐的中国学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并非仅从纳西族洞经音乐的历史源流、曲目、乐器与乐队、表演方式等入手进行研究,而是将纳西族洞经音乐置于丽江的民族、政治、社会和经济历史,丽江纳西族音乐世界,云南的洞经音乐及洞经会等较广泛的背景中进行系统研究,探寻了纳西族洞经音乐与汉族音乐文化的关系及其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尽管学术界对白族和纳西族的洞经音乐研究已有了一定成果,但这尚不足以全面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音乐。洞经音乐虽然具有道教性质和道教色彩,而且是云南白族等少数民族道教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道教科仪音乐。在民间,它多以洞经会谈演洞经的方式存在或其他方式存在,不完全等同于道教音乐,况且洞经音乐亦非所有少数民族道教音乐的组成部分。要真正认识和了解

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音乐,除了洞经音乐外,还需对不同少数民族的道教科仪音乐进行研究。对此,尹祖钧等人曾作过有益尝试,90年代初其对河口瑶族道教音乐进行了调查研究。而1994年曹本冶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更为拓展少数民族道教音乐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该计划中专门列有瑶族道教音乐以及白族道教音乐等少数民族道教音乐的子项目研究。杨民康和杨晓勋参与了其中有关瑶族道教科仪音乐的研究,他们以“云南瑶族道教科仪与科仪音乐研究”为题,对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进行了考察和系统研究。罗明辉则在其博士导师曹本冶教授的具体指导下,参与了其中有关白族道教音乐的研究,并以“云南剑川白教仪式音乐研究”为题,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完成其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在笔者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剑川白族道教仪式音乐与其赖以生存的仪式视为一有机整体,并同时关照其所置身的地理与人文环境。该文还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从道教在云南大理地区的传播和影响,白族固有的“本主”崇拜与道教的关系,剑川白族道教音乐的体裁形式与形态特征,剑川白族道教仪式及其音乐的生态环境,剑川白族道教仪式的应用与进行程序、其音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与剑川民间音乐的关系,龙虎山道教音乐的关系及其跨地域性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该论文还从剑川白族道教仪式音乐的考察与研究中,引发了笔者对洞经音乐的思考,并结合不同洞经音乐概念,就如何认识洞经音乐进行了探讨。这两项有关瑶族道教音乐和白族道教音乐的研究,为拓展少数民族道教音乐的研究领域作了进一步的有益尝试;为认识道教在一些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影响、且道教又是这些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供了有力实证。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5篇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1.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2.国内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6篇

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上边距、下边距均为厘米,单倍行间距,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英语专业字以上)。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几个部分,其中题目:中文字体为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外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二号字,加粗。关键词要求3-5个,摘要字数300字左右。前言、正文、总结三部分中文字体为宋体,四号字;外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四号字。文献综述正文使用数字番号为“一、(一)、1、(1)”。

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直接相关。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对文献综述的文献要求精读3-5篇,作为教师评阅的`主要依据,泛读文献要求为非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15篇;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所列参考文献基本一致,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未加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7篇

摘要:

为了弄清我国小学游戏教学与研究现状,利用中国知网和Google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到,游戏教学文章发表数量急剧上升,其中针对单独学科的游戏教学数量较多。本文就收集到的有代表性文章进行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

1、引言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通过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的资料收集,发现游戏教学一直是研究热点,研究文献总量突破2万,20有所回落。

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李海洋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凌美叶()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颖怡()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性游戏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代的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与游戏特征结合,设置多样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肖旭()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教学模型,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学习。“快乐学习,表扬为主”。体育游戏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模型的构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参考。

国内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分学科论述,未见形成系统。

3、国外研究综述

从古希腊起,西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把游戏用于教学实践中。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及其重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他认为儿童最好在游戏中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以及肢体的敏捷。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非常重视游戏教学。他强调“从做中学”。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三个阶段:0—2岁为练习性游戏;2—7岁为象征性游戏,7—12岁为规则性游戏。国外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的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艾里康宁的《游戏心理学》,从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法论立场研究游戏,证明,游戏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它是儿童理解人们活动的任务和动机的一种形式。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8篇

微电影音乐创作思考

摘要:微电影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更加清晰、简短的语言和情节将完整的故事阐述清楚,满足当前大多数人快餐文化的需求。在电影制作中很多制作方会利用电影音乐提升影响力、创造经济利益。微电影亦是如此,本文将对微电影音乐制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音乐;制作

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微电影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微电影音乐的表现和类型,以研究我国微电影音乐的发展。

一、国内微电影音乐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微电影音乐创作刚刚起步,第一步在网络传播的微电影音乐是《老男孩》,我国微电影发展就此进入元年,但当时国内研究者并没有充分地注意到这点。之后随着微电影作品的不断涌现以及在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宣传,相应的关注和研究活动逐渐多了起来。这些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营销学、音乐学、传播学、经济学等,但涉及微电影音乐创作和表现方面的文章还相对较少。至今,关于微电影的文论已经达到432篇,其中有两篇研究文论是关于微电影音乐,为《<六个梦><我的诗篇>微电影创作计划启动》《音乐微电影<飘香>大结局曝光谭晶献唱》,在第一篇文论中通讯报道了谭盾发起的配乐微电影计划,但是研究旨趣的言论很少,在第二篇文论中阐述了音乐微电影《飘香》的专题创作。

当前我国关于微电影的研究仍然主要局限于“戏剧电影与电视技术”和“文化经济”方面。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艺术种类,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是背后蕴含的巨大文化经济利益在驱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我们产生大量的移动媒体使用者和网络用户,再加上公共空间媒体和新型公交媒体,我国新媒体平台用户数量惊人。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影院和电视媒体必然会受到网络和移动终端为平台基础的微电影的冲击,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性和便捷性决定了会有大量用户会在线观看微电影。所以,应当对微电影发展倾注更多关注。

二、微电影音乐的类型和表现

很多学者认为电影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功能音乐,对于微电影亦是如此。音乐在电影中起着支撑剧情发展的作用,有时微电影音乐是作为叙事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存在,有时作为烘托电影气氛的重要手段使用,有时则是为了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传统的电影作品中,都是根据音乐的功能性质来划分音乐类型。我国电影音乐研究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波兰音乐学家《电影音乐美学》中的“功能性分类体系”。

笔者认为微电影音乐的划分可按照以下依据进行:首先,以微电影音乐素材为依据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素材的来源可将微电影音乐划分为原创性音乐和非原创性音乐。直接运用于电影中的既有音乐就是非原创音乐,通常该类音乐产生于电影之前,是完成剪辑后音乐制作人为了满足电影需要而进行剪辑的。实际当中通常有两种引用非原创音乐的方式,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在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将未经过任何改编音乐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微电影中。例如:制作人老狼曾将崔龙阳《再见克隆人》、荷西《布拉娃》、张智的《巴克图口岸》直接运用于微电影《音乐十诫》当中,并通过在背景音乐中使用这些作品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在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为了达到更加契合电影内容和推动情绪、清洁发展的目的,会将原有音乐作品的配器、速度、力度、和声进行改变。例如:帕格尼尼的《钟》就被间接的运用于薛凌的微电影《造琴师的秘密》中,音乐制作人大胆的改变和剪辑了第三章中部分乐曲片段,使音乐更具时代感。当时微电影音乐制作的主流仍是非原创音乐,这种方式配乐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微电影制作中使用,相对于原创音乐其成本、资源、操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要使影片内容和音乐的契合度高,就必须由高水平的剪辑者完成剪辑环节,另外这种直接应用造成侵权问题也相对较多。

其次,以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来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可以将微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性配乐和拼贴式配乐两种。拼贴式配乐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式剪辑配乐,当前国内微电影配乐中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拼贴式配乐的剪辑采用的是音轨剪辑方式,通过拼贴或混剪若干知名乐曲达到衬托剧情和参与叙事的目的。《老男孩》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怀旧、励志、青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十六岁的花季》《水手》《花仙子》都被通过混剪的方式运用到电影中。这些作品不仅将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都一一展现出来,还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氛围,很多八零后很容易就会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三、微电影音乐的前景分析

电影在经济学中作为一种商品存在,电影音乐在经济学中则是附属商品。很多人将电影从音乐中获取经济效益的方式归纳为三种:首先通过吸引观众的作用,带动电影票房提升。其次是电影音乐原声大碟等音乐衍生品,获取效益。最后,通过明星演唱电影歌曲,促进粉丝效应。笔者认为与电影音乐相同,微电影音乐的商业特征也是如此,这在它的应用价值上就能够体现出来。《老男孩》《一触即发》两部作品都产生于微电影元年,这也决定了微电影发展的两条路径,分别为品牌营销类、各门户网站发起并寻求广告品牌合作类。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9篇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0篇

我参与的小分队研究活地点在应城二中,于20xx年02月20日开始,参与人员有郭玉琴、彭玉茹、刘文杰、程敬颐,由我们负责的研究内容是中学生的“衣食消费”,其活动计划安排如下:郭玉琴负责打印并分发问卷调查表,彭玉茹做好访谈记录,刘文杰、程敬颐统计结果并总结。选定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表、访谈法、一般活动记录表、文献法。我们分别在上晚自习前(18:00)到抽取班级分发问卷调查表,待分发完毕后,由郭玉琴与该班班主任协调商量监督同学们填写问卷调查表,并在上晚自习之前收回。与此同时,彭玉茹、刘文杰、程敬颐向鲁燕青老师访谈对中学生衣食消费方面的看法,程敬颐拿录音笔做好记录,待到18:30上课铃声响起后到本班教室集合,在上晚自习课间时讨论研究成果,一直到第三天得出结论。其中我们参考《应城二中中学生守则》及全高二年级花名册,在花名册中我们可以了解班级数及各班班级人数,还有男女生比例(方便研究穿衣);在《中学生守则》中我们可以了解衣着与消费之间的问题,便于设计问题用于问卷调查表。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明白了不应该盲目、无选择、无安排性的消费,特别是针对于衣食消费方面,应有节制的去超市购物、淘宝等。衣着方面,不能过分追求华丽从而使消费额度增加,最重要的是内在涵养。作为本次活动的组长,应引导组员走正确的消费观与消费方向,从而影响身边的人也能有一个消费的好习惯。倡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消费观,树立良好的消费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避免盲目消费及随大众心理。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1篇

乌桕研究综述

乌桕是一种集能源、药用、材用、观赏为一体的多用途树种.该文从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与利用价值等方面对乌桕的特性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播种育苗、无性繁殖及人工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乌桕栽培、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应解决的问题.

黄栋,HUANG Dong(青岛四方区园林绿化总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王瑾,WANG Jin(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金雅琴,JIN Ya-qin(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江苏南京,38)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2篇

研究时间:20xx年9月30日,组内进行第一次会议。确定研究题目完成开题报告。

参与人:熊礼朋、熊敏、郑梦玲、汤敏、胡佳敏、李骥、宋敖、姚茜、陈嘉财、刘敏、陈龙。

研究内容:研究电视机所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怎样减轻电器的辐射,对当地居民进行简单的访问,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辐射造成的危害的

研究计划:开题一星期后完个人研究综述,老师点评后进行总结。

我们这次研究的课题是电器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组长要我们每个人选一种电器进行研究。我选的是电视机所产生的辐射,小组长写了初步开题报告,完成之后,交给老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小组开了一次小会。在这次会中我们确定了我们的研究对象,因为辐射这个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我们只有上网查询资料,向老师询问,和小伙伴们互相讨论,对于这次研究,我总结了以下步骤:

1、确定了研究对象。

2、查阅关于辐射的有关资料和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3、对查阅来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4、对当地居民进行访问,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辐射的危害的。

5、根据访问资料、书面资料进行整合。

6、写出研究报告以及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3篇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

1988年_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_年12月20日_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4篇

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好写的,根据题目写相关学者的总结,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师姐介绍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帮忙完成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顺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翻译切雅实证分析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语用观视角下的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实证研究翻译——找到源语的所指——对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误译译例的批判研究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科技英语汉译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以船舶英语文本中的汉译为例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联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Climate Change and Peak Oil文本的翻译为例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能力调查分析——以某师范大学英语翻译专业为例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从目的论的角度下看商务英语翻译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信息等值研究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1-4册)》为例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顺序分析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翻译项目《大气污染排放系数手册》为案例从关联理论分析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补偿商务英语翻译原则探讨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及调整策略###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地位的确立,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

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却是长期延袭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给予文化教学、文化学习以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进行交流,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交际。 为了真实再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采取策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综合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应用语言文化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分模式为统领理论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 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地位的确立,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却是长期延袭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给予文化教学、文化学习以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不知如何用英语进行交流,更谈不上进行跨文化交际。

为了真实再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根源,以便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采取策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综合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应用语言文化学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分模式为统领理论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阐述了语言、文化与交际三位一体的关系,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跨文化教学才能得以实现。

影响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对于文化的定义和认识、学生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文化信息来源情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精力分配情况,其中学生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对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的影响最大。 影响教师跨文化教学情况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学习的态度、教师对跨文化教学内容的认识、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含量、文化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或态度,其中跨文化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师跨文化。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5篇

攻击行为研究综述

在学校、幼儿园、家庭,攻击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经常发生在青少年儿童中.暴力行为者通常是高攻击性行为者,攻击行为对于以后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兆警示作用.攻击行为较频繁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攻击而成为被攻击者,这势必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加剧;而本身不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频频受到攻击的情况下,要么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要么奋起反击而成为一个有攻击行为的人,从而可能导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青少年以后出现暴力的高发生率.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6篇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自詹姆斯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人本主义的出现,特别是罗杰斯对自我概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流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之间同中有异,侧重点有所区别.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7篇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_公布的数据,―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01―20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01―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10)。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校办,民办(罗英智,李卓,2010)。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10)。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06)。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10)。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09;窦颖,2009;唐婷婷,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09;唐婷婷,2010)。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10;李晓菲,2009)。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06)。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10;罗英智,李卓,2010)。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唐婷婷,2010)。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10;但柳松,2010)。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06)。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06;李秀芳,曹能秀,2010)。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10;刘占兰,2010)。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9].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10].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第4期。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8篇

文献综述

二零xx年三月

摘要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前言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正文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总结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

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一)专著的著录格式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

[3] M·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

[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19篇

关于此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所选择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中国文化,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

课题定下来后,我和吴娇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在微机室查阅并保管资料。我和她对这个任务都非常满意。上微机课的时候,她负责查阅,而我负责记录。我们分工合作,不一会儿就将工作完成了。看着中国古代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我不禁升起了一股自豪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中国乃至全世界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

我和吴娇将收集到的资料交给小组长时,我们同组的同学都非常高兴,这对我们接下去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就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小组同学展开了与课题相关的讨论。

经过讨论,由小组长发表该课题的开题报告,结合资料我们确定了该课题的背景及目的等问题,最后,在小组长的结题报告中结束。

对于这次的结果,我们非常满意。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入微机室将所整理的资料输入研究性学习中。至此,这次研究性学习基本完成。

我们此次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的智慧在那时便已有完美的体现,而我们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更应将这种博大精深的智慧发扬光大。让中华民族的未来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20篇

研究综述: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二、对李清照主体情感和个性气质的探寻

三、关于李清照的比较研究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不平凡的女性作家,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去其自身非凡的才华、渊博的学识之外,还与她善于学习和吸收前人的艺术经验有关。吴帆《论李清照词及〈词论〉对李煜创作的继承与借鉴》(《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就探讨了李煜对李清照的影响。首先,二李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这种概括性表现为拓开了词的时空跨度与容量。其次,二李词都善于以独特的抒情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最后是李清照《词论》对李煜《书评》的借鉴与继承。它表现为:1、两文的论证形式十分相似。2、两文俱敢于大胆揭露评析前贤,语势咄咄逼人,风格遒劲而有魄力。3、两文皆善用比喻,形象而逼切。谢皓烨《论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悲剧体验的差异》(《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二李后期词的情感特质进行了研究,以二李后期词带有浓郁的悲剧性为着眼点,指出由于个人经历和思想意识的不同,二李词在传达生命感受和生命体验方面的差异性:李煜置身于生命无常的视点,仰视宇宙自然的永恒,表现了生命的现实悲剧性;李清照则置身于日常生活的视点,直面社会自然的变幻不定,传达了一种生活层面的悲剧性体验。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了李清照对其它作家的学习与借鉴。王爱玲《纤细幽微显个性:秦观李清照词异同比较》(《河北学刊》2000年第4期)一文从风格、题材内容、语言及艺术表现几个方面论析了秦观与李清照词作同中见异的美学特征。陈祖美先生《〈香奁集〉和〈漱玉词〉》(《文史知识》2000年第12期)一文考察了韩偓《香奁集》对李清照词创作的影响,并以之为“窗口”,对待字少女李清照的心灵世界作了一番窥探。

四、关于《词论》的研究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21篇

周邦彦研究综述论文

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词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两宋十大词人“排行榜”上,周邦彦与苏轼同居第二位(参见王兆鹏、刘尊明《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20世纪的周邦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月,《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刊登了崔海正、阎立亮的《近年周邦彦词研究述略》一文,湖北大学词学研究中心主编的《词学研究年鉴(1995~)》(武汉出版社3月版)刊发了董希平《苏轼、周邦彦及其词研究综述》一文,两文分别对前周邦彦及其词的研究成果作了回顾与描述。—三年中,对周邦彦及其词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共发表了近20篇学术论文,关于周邦彦与大晟府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对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关于周词艺术诸方面的探讨在角度上也有创新。现将三年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对周邦彦与大晟府及大晟词人关系的考证

龙建国《大晟府与大晟府词派》(《文学遗产》第6期)一文承杨海明的说法,将周邦彦归入大晟府词派,认为“大声”不仅是周对万俟咏词的审美评价,而且是周及其他大晟府词人共同的艺术追求。将周纳入一定的流派,在群体透视与个案分析中全面把握周词的艺术追求、艺术渊源与艺术表现等是一个新的进步,其思维与视角的突破,实大有功于周词研究。

二、对周邦彦的词史地位的论定

对周邦彦词史地位的探讨,近二年涉及的论文较多,其中以蒋哲伦《论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古典文学知识》年第1期)和杨万里《论清真词在宋代的文学效应》(《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为代表。

这是三年中对周邦彦研究的热点,不仅研究论文多,而且质量高。此外,对清真部分词作的鉴赏文章也多有妙解。

曹章庆《论周邦彦羁旅行役词的感情心态特征》(《广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一文运用心理批评的方法,指出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表现出两种比较突出的情感心态。一种是追忆心态,其内容是对故乡的美好回忆的向往,对故乡亲人,尤其是对情人、歌妓们的想念和相思。其特点是在仕途受挫以后,退回内心,一步三回头,默默地咀嚼着过去美好的情景,以作心理补偿。一种是悲抑心态,词人心中的悲苦寂寥往往不是直接地宣泄出来,而是把它埋入心底,强行抑制而造成的一种欲说还休、沉郁顿挫的心理特点。“周邦彦始终没能像苏轼那样,以超然旷达的态度来化解政治上的挫折,而是竭力把这种悲伤加以压抑,潜流暗转,使人感觉此中有无限悲酸,但又无法说破。”这两种心态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一个品行正直、性格软弱的知识分子在40多年苦海浮沉中痛苦挣扎的灵魂。

陈磊《从清真、白石词看宋代咏物词的嬗变》(《复旦学报》1998第6期)一文从清真与白石的咏物词入手,对宋代咏物词的嬗变轨迹作过程性描述。在喻象的选择上,清真词喜好以柳作为咏物的对象,来抒发他那郁结于胸而吞吐不尽,令人梦回魂萦的情怀,也造成了他词风上的“蜿蜒流美”。(田同之《西圃词说》)在喻象再现的手段上,周词素以“描写物态,曲尽其妙”(强焕《片玉词序》)著称,周词中的花卉类意象多半呈独枝状态,以使词人描摹物态时逐一加以点染,词人作为超然于物外的独立角色,保持了颇为清醒的自我意识。虽然物象在词人带有移情色彩的观照过程中都被赋予了拟人化的形象,但客体与主体间的距离感却昭然可见。而正是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感,才使词人得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物象的具体形态与外貌特征,才能以细腻熨贴的笔触再现出来。在比兴寄托的方式上,周词并不着意于寄托,表现出缘物起兴,情物交感的创作倾向,即所谓“感物言志”。

孙家政《勾勒,暗转,蓄势——周邦彦词艺术三题》(《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一文,总结了周词的艺术表现内涵。周词一般在慢词长调中运用勾勒,讲求谋篇布局,血脉意气,首尾贯穿。题旨勾勒出后,后面的铺陈紧紧围绕,形成一唱三叹之致。暗转手法在周词中运用得极为成功,由于清真一生仕途坎坷,胸中块垒多于常人,作词喜制长调,自然暗转这种技法最适合表达内心抑郁不平,吞吐凝咽的情感。清真情深似海,作词喜欢蓄势,使情满不得不发,使无限情怀,最后展露无遗。勾勒、暗转和蓄势三种技法在周词中结合运用,把柳永慢词的直线型章法结构转变成网状结构,形成自己的独特抒情范式。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22篇

文献综述4

关于英汉翻译中文化传达问题的文献综述

在开放发展的全球化国际氛围下,社会科学研究正发生着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素有语言关怀传统的翻译理论领域则表现为“文化热”在翻译界的兴起。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一书中,郭建中教授提到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交际理论在翻译理论上的体现,二是对文化转换的重视深刻动摇了重视语言转换的传统(1:136)。换言之,因为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人的特质,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理论界正在加强宏观把握,拓展翻译视野,加强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功能。

本文从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2:84)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中新的潮流。

关键词

文化语境;文化翻译;文化“传真”;异化/归化翻译

一、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所谓语词就是指词和词组,词组的范围包括各种固定说法、习惯用语和习俗语,语词都有:音义的理由和来源,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3:38)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翻译学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影响。可见,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着语词翻译中词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本文将探讨文化语境中诸多因素对语词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3:46)。

(一)地理环境差异与语词翻译。地理文化是指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因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各有不同。特定的地理文化赋予了语词特定的意义。

(二)社会历史差异与语词翻译。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语词来体现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例如,英语中“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是源于十九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汉语中“败走麦城”是指古时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被打败退兵麦城一事,两个语词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喻义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这类语词的翻译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三)习俗人情差异与语词翻译。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习俗与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着语言的表达系统。例如:数词“八”在汉语中是现今最受人们喜爱的数额――因为其发音与“发”谐音,迎合人们发财致富的心理,而英语中“eight”则没有这种意义。

(四)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语词的特定含义。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响着英汉语词的翻译。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基督教产生时,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世俗的王权只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之上的上帝才能收服人们的“野性”,于是基督教应运而生,人们的语言也深深的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人提议,上帝决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_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语词来源于佛教、道教。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该词语用来形容机遇非常难得,可见宗教文化是构成英汉语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异,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语词的文化意义。

(五)神话传说与经典著作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与经典作品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习语与典故,反映了民族风味、社会世态,使各民族的语言充满了情趣与活力,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如“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可要可不及的东西”,汉语中有“万事俱行,只欠东风”、“逼上梁山”、“叶公好龙”等,以上例子说明在民族各自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语词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构成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鲜明独特性,是其他语言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各民族文化词语的特点与个性,保留语言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在价值观念方面体现在个体与集体的观念不同,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英语中有不少表现语词的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意志,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竞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s of his own forune.”(自然的幸福靠自己)、“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应吹自己的号角)。在审美取向方面,中国传统喜庆偏向红色装饰,而西方则多为白色,汉语中的红茶,英译为“black tea"’。以上例子表明,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的"差异影响语词的翻译。英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语词表达形式及词义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语词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充分理解语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味,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86)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而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这就要求译者应特别谨慎,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二、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在此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换言之,就是把原语的“形”、“神”在译语中原计原味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文化“传真”的研究是翻译中的关键部分。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

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翻译时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Hawkes把《红楼梦》中的“_”竟然译成”God bless my soul”(上帝保佑),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又如“天诛地灭”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上帝或神)取代。某些含异域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翻译也是一个难点。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23篇

三条《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关于《红楼梦》主线问题,学术界意见纷纭复杂,莫衷一是。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是认识《红楼梦》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键。因此本文将50年代以来,有关《红楼梦》主线的各种见解加以梳理,以供红学研究者参考。

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现分述如下。

“单线”。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说”。此说提出最早。下举三家·①李希凡、蓝翎在《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新建设》1955年4月号)中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恋爱故事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②舒芜同志在《“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中认为:“无论如何,宝、黛、钗之间的故事,才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或者说,是贯串和联络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这是不可否认的。”③邓遂夫在《<红楼梦>主线管窥》(《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1辑)中指出:“这部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达,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具体活动的具有连续性的、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事件’,也不仅仅是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还应包括与此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宝玉、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相互交错地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悲剧。”除以上三家外,诸如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组写的《<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等文章也都持此观点。

二、“宝黛爱情悲剧说”。持此观点的文章最多。下举5家:①何其芳在《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②李春祥在《<红楼梦>的主线与主题》(《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中说:“从以上概括的情节线索中无可辩驳地说明,宝黛爱情婚姻悲剧决不是《红楼梦》的附属部分,而是贯穿全书的情节主线或中心情节。”③黄立新的文章题目就叫作《宝黛爱情故事应是<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辑)。在该文中,他首先阐明什么是“主线”,及“主线”应具备的条件,然后指出,《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作为主线,是‘确切’的,符合实际情况的。”④何永康在《纲绳擎起,美目盼兮—<红楼梦>艺术结构小议》(《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线索,……成功地负起了全书矛盾主线的使命。”⑤韩进廉在《衔山抱水建来精—<红楼梦>艺术结构试绎》(《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0辑,1983年8月)中指出:“综合起来看,全书的结构主线应该是宝黛爱情悲剧。”除以上5家外,持此观点的文章还有:郭预衡《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北京师大学报》1963年第3期);张信生《<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面镜子》(吉林师大《读书与批判》1973年第1期);辽宁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进修班的文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地主阶级垂死的诊断书》(《辽宁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冯宇《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兼论<红楼梦>的主线》(《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胡念贻《谈<红缕梦>的艺术结构》(《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张文潜、颜纯钧《试论<红楼梦>的爱情主线》(《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邢治平《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5期);郭英德《佳作结构类夭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4辑)等。

三、“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下举4家为例。①刘世德、邓绍基在《<红楼梦>的主题》(《文学评论》1963年第6期)中说:“曹雪芹在《红楼梦》全书内用荣国府、宁国府由盛而衰这样一根基本线索把许多大大小小的情节贯串起来。”②程鹏在《人物千姿百态,意境气象万千—漫谈曹雪芹刻画贾府外围人物的艺术特色》(《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中说:“《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鼎盛走向崩溃的衰亡史。”③孙逊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线》(《红楼梦研究集刊》第5辑,1980年11月)中说:“我们看《红楼梦》的精心艺木构思,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的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即以贾府荣枯盛衰作为统括全书的一个总的脉络。”“贯串小说全部情节和人物的,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这条主线。”④曾扬华在《<红楼梦>艺术结构试探》(《红楼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提出:“从《红楼梦》全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足以担当得这付担子,成为全书主线的,就只有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因为只有这个过程才能容纳得了书中已写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除以上4家外,持“衰亡史说”的文章还有:石一歌《<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谈<红楼梦>的主题》(《学习与批判》1973年第4期);王一纲《从第四回看<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3辑);张春树《<红楼梦>结构简论》(《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王西彦《大波与潜流—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的笔记》(《我读红楼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版)等。

四、“贾宝玉叛逆道路说”。①张锦池力主此说。他在《试论<红楼梦>的主线》(《哈尔滨师院学报》1978年第3期)中说:“围绕着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而展开的叛逆与反叛逆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他又在《也谈<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1辑)中说:“一部《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贾宝玉和贾政等人在人生道路问题上的叛逆和反叛逆为主线,以四大家族衰败为结局,全面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张锦池先生还在《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1辑)中说:“《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正像‘桃花扇’是《桃花扇》不容置疑的主线一样,《石头记》不容置疑的主线当是‘通灵玉’……《红楼梦》以‘通灵玉’为主线,实际上也就是以贾宝玉为主线。”②马_先生也是力主“叛逆道路说”的。他在《灰蛇伏线,终有迹象可寻—从四次大的矛盾冲突看<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沈阳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说:“笔者认为。反映在宝玉和贾政之间的叛逆与卫道的斗争是小说的情节主线。”③鲁云涛在《也论<红楼梦>的主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中说:“《红楼梦》的主线,与其说是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毋宁说是宝玉的成长和生活道路。后者同《红楼梦》里的各种生活、事件、人物的联系更直接更密切,这条线索才是真正贯彻了作品的整个始终。”④余致君在《<红楼梦>结构论》(《红楼》1990年第3期)中指出:《红楼梦》“是‘石头’的自传。顽石投胎为贾宝玉,因此,本书就是贾宝玉的传记。贾宝玉的成长与成熟就是本书的主线。”除以上4家外,主此说的还有王景霓等3人合写的《试谈<红楼梦>的主线》(见《延边大学学报》1974年第1期),韩黎范的《略论<红楼梦>艺术结构的总纲》(《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等文章。

六、“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是主线说”。主此说的姜耕玉先生在《草蛇灰线,空谷传声—<红楼梦>情节的艺术特色兼论情节主题》(《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3辑)中说,“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的关系,特别是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应该是《红楼梦》‘拽之通体俱动’的‘主体线索’。”

双线。此又可分为两类:一是认为《红楼梦》的主线是两条,它们之间是并列或交叉关系,没有主从关系。二是认为《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但它们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

一、认为两条主线是并列或交叉关系者又有4种不同意见。

1、“宝黛爱情和贾府衰败两条主线说”。下举3家:①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30页)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是在现实生活中成长和发展的,其性格也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全书也明显地贯穿着两条线索:宝、黛的恋爱和贾府的盛衰。前者是日趋更高更美,后者日趋崩渍瓦解。”②刘建军在《<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悲剧结构》(《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中说:“宝黛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的日趋衰败,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两条主要情节线索。”③郝炘在《<石头记>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从《石头记》的情节安排看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贾府由荣变枯,由盛到衰的发展;一条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这两条线索原是并行不悖,互为因果的。”

2、“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家族衰亡两条主线说”。下举4家:①蒋和森在《<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中说:“《红楼梦》在艺术上是采取的多线条结构。它以贾宝玉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并以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贯穿全书的情节故事。但是,整个小说并不是仅仅沿着这条线索发展;还描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其中又集中描写荣国府。不妨说,这也是贯串全书的一条线索。”②王启忠在《试论<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1辑)中说:“《红楼梦》中的家庭衰亡和爱情与婚姻悲剧两大主线便是全书的中心事件。”③刘生良在《简论<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笔者认为《红楼梦》是两条主线。两条主线是:一,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二,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④李兴汉在《<红楼梦>结构线索新探》(《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说:“笔者同意《红楼梦》有两条线索的基本观点”,“我认为两条线索,一条应是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两个悲剧,一条应是贾府没落衰败的过程。”“它们各有自己的完整的发展过程,只有交叉关系,没有从属关系。”除以上4家,同意此说的主要文章还有蓉生的《试论<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3辑)等。

3、“顽石下凡历世和神瑛、绛珠及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两条线索说”。徐子余先生在《<红楼梦>主题论议》(《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4辑)中说:“在《红楼梦》中有顽石下凡历世和神瑛、绛珠及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两条线索。”“再就这两条线索的关系来说,石兄下凡经历的‘离合悲欢’,一方面是他的俗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离合悲欢’,另一方面是与作‘陪’的女冤家的俗身的离合悲欢。所以,在《红梦楼》的结构上,宝黛爱情故事与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的故事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24篇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第25篇

1. 使用word文档制作

2.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加粗、顶格

4. 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

5.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倍行距

6.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

7. 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左、右:

8. 基本格式:

(1) 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

(2) 插图和表格

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 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 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

(3) 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 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 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