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5月信贷结构优化!分析预计6月金融数据有望走强

2023-06-14 10:51:56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张琼斯

中国人民银行6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初步统计,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较4月多3312亿元,较2022年同期少1.31万亿元。

分析人士预计,在政策加码下,6月金融数据有望走强。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9%,并于当日晚间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各期限下调了10个基点。


(资料图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根据经济修复态势,信贷投放节奏还会灵活调整。总体来看,适度宽信用将是今年的主基调,为经济回升向上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

信贷结构优化

5月新增信贷同比回落、环比改善,但总体延续了4月的放缓势头。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

"在一季度信用加速扩张后,5月信贷投放节奏延续放缓,但总体维持稳健,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减少,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好,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在王青看来,5月金融数据延续放缓势头符合市场预期。一季度信贷投放集中靠前发力,二季度则转入了节奏回调期。这已在4月信贷数据中有所体现,并在5月持续。

从信贷结构看,延续了一段时期的"企业强,居民弱"格局发生了变化。

5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558亿元。"供需两端因素叠加高基数效应,导致5月对企业信贷数据较为平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5月新增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少增。在温彬看来,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为信贷增长的重要支撑;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减少,信贷结构较2022年明显优化。

5月,住户贷款有一定程度修复,增加3672亿元。王青表示,5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小幅多增,折射出当前消费修复势头整体温和;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恢复正增长,同比小幅多增,但整体仍然偏弱,显示出当月楼市还在延续二季度以来的降温过程,这与房地产市场高频数据相吻合。

据初步统计,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1万亿元。"新增社融不及市场预期。"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温彬认为,在结构上,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净融资仍为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撑。

储蓄对居民资金吸引力回落

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4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2022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3万亿元,同比增长4.7%。

王青表示,5月末M2增速较快回落,主要受2022年同期高基数及5月信贷投放放缓影响存款派生影响;5月M1增速低位下行,主要受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拖累。当前M2和M1增速剪刀差较大,意味着宽货币向稳增长传导存在不畅。

温彬判断,考虑到基数逐月抬升,同时存款利率下调或引导居民储蓄意愿降低下,预计M2同比增速会继续下行。考虑到当前居民储蓄仍处于高位,流动性水平相对充裕,M2增速下行将是相对缓慢的过程。

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1.58万亿元。明明表示,随着金融机构逐步下调存款利率,储蓄对居民资金的吸引力进一步回落。此外,居民5月出行、旅游等消费需求相对旺盛,住户存款较2022年同期同比大幅少增,但高于2021年同期数据。

"随着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居民投资意愿正在回升,部分存款回流到理财市场和资本市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6月金融数据有望走强

分析人士预计,在政策加码下,6月金融数据有望走强。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9%,并于当日晚间将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各期限下调了10个基点。

王青表示,政策利率下调,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并有望改变4月和5月新增信贷放缓势头,推动宽信用进程再度提速。6月新增信贷规模有望与2022年政策发力期的高水平基本持平,从而结束5月较大规模同比少增现象。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也认为,降息等宏观政策措施将持续推动需求恢复,信贷与社融有望加快增长。

"5月金融数据表现延续4月走势,反映出经济修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货币政策仍需保驾护航,在经济内生动能回升压力较大的阶段采取进一步宽松的操作。"明明预计,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跟随变化。

温彬表示,"降息"落地旨在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建议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编辑:文静)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