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武汉人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但长江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仍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长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熟悉,对长江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资料图)
6月20日举行的“武昌大讲堂”上,武汉共享遗产研究会会长、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丁援博士围绕《长江文明》一书,讲述该书“导言”提出的中国文化“内环线”说,指出立足于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生成历程,长江、黄河、汉水、大运河,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内环线”。
武昌城是中国文化两纵两横“内环线”的重要节点
丁援博士在讲座中。长江日报记者 万建辉 摄
在中国历史上,除汉水沟通南北,隋朝修成的大运河,在其后的千余年,也成为沟通南北的物资、文化通道。隋炀帝为何要修大运河,这也是南北方经济发展重心变化带来的。
“东周以降,黄河、长江双峰并峙,风、骚竞辉,儒、道相济,构造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格局。”然而自秦一统岭南,汉武帝经营南方,尤其是东晋、中唐、两宋之际,中原士人南渡,铁制农具与牛耕在南方普及,黄河流域在继续发展的同时,长江流域得以大开发,演进为物产丰富,人文鼎盛的区域。到东汉,南北方人口已接近持平,到北宋南北人口比例已达到六比四,南方呈反超之势。当北方越来越依赖南方的粮食、物资供应,而政治中心、军事重心仍在北方,此时出现“西北甲兵”与“东南财赋”的局面,南北交通的改善更加迫在眉睫,也就是说大运河的开通,到了隋唐时期,已是历史的必然。
于是,长江、黄河、汉水、大运河,两纵两横,它们之间水路相通,联通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的核心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内环线”。这条“内环线”,也成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立国的重要经济、文化支柱。
丁援说,大体而言,中华“元典时代”黄河文明的强势比较明显,汉水沟通中国南北文化的功能尤为重要。唐宋以降,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长江文明逐步可以与黄河文明并驾齐驱,举全国之力建设的大运河工程,进一步确定了“政北经南”的格局。处在“内环线”线路上的节点城市也先后发展了起来。汉水较早沟通南北,与长江相交,使得武昌、汉阳从东汉末年就成为军事和商贸重镇。上游,汉水经襄阳可沟通洛阳与长安。而黄河,通过支流水路连接洛阳、开封,以及往北连通大运河,使得沿线的德州、沧州、天津、通州,乃至于北京,都得到了发展。大运河南端,受益最大的当然是扬州、镇江,还有南京。而大运河向南延伸,苏州、杭州也是大运河的受益城市。“内环线”长江干流的城市,九江、安庆、铜陵、芜湖无疑都受益于这条黄金水道。
丁援博士认为,武昌位居长江中游南岸,武昌建城1800年,是长江文化线路的重要节点,长江文明的发展、勃兴,武昌城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到近代,国家政策对长江经济文化的一次又一次塑造,都在武昌留下了印记,这里留下了张之洞兴办近代工业的纺织工业遗产,留下了新中国成立后大型工业项目的工业遗产,留下了近代以来的高校建筑遗存等等。因而建议当前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定要把武昌的长江文明资源考虑进去,进行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给长江两岸十多个省市同饮一江水的人们留下长江文明的可亲可感的鲜明印记。
到明末,人们才知道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干流
《长江文明》书影。
丁援介绍,《长江文明》于2021年9月出版,体现的是冯天瑜先生的“中国文化生态论”“中国文化生成说”和“文化线路”说。
亿万年前,长江流域是一片大海,海水退去,东亚大陆的西部先隆起,即便长江成形,仍留下云梦泽这样的局部水域。长江流域自西向东,拥有广阔的多元的丰富的自然禀赋,因而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几千年,逐渐形成了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皖文化、吴越文化等不同的地域文明。
对于长江的认知,古人存在诸多盲区,直到当代,长江源头才得以厘清,长江文明的覆盖范围才得以清晰。在古代,“江汉不分”,在《诗经》等古籍里,长江和汉江的指代经常是混淆的。再比如,关于长江源头,先秦文献《尚书•禹贡》里记载“岷山导江”,说明那时的人们,不清楚长江的源头远在更西边的青藏高原深处。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徐霞客认识到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写进自己的书里,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官方才正式认定金沙江是长江上游干流。而关于长江源头在金沙江上游的沱沱河的认定,时间是1976年。
讲座现场,武昌大讲堂由武昌区委宣传部、武昌区文旅局主办,武昌区图书馆承办。长江日报记者 万建辉 摄
而关于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文明,这个认识,也是直到当代,近几十年的最新考古成果实证,才得以形成。
在新石器时代的很长一个历史阶段,很难说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哪个先进、哪个落后。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及进入夏商周时代,黄河中原文明基于地理气候环境更便于农耕,以及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走在了长江文明前列,这一优势直到隋唐、北宋时期。
“因而长江也是一条从北向南、从东向西流淌的文化线路。”丁援说,为什么这么说,在北宋之前的几千年,中原王朝不断南扩,将先进文化经汉水等通道带到南方长江流域。这个过程,也有少数民族侵入中原王朝,导致中原汉文化南迁,如永嘉之乱开始的南北朝数百年间的衣冠南渡、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如今处于江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广东东部的客家文化,就是从北向南的文化线路留下的文化活化石。
为什么说长江也是一条从东向西流淌的文化线路?丁援说,进入近代中国,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西方列强叩开中国的国门,出现了延续百余年的“西学东渐”的格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也带来了近代科技、教育、文化,这一文化是从长江出海口向西,往长江上游逐步渗透的。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吴莎冰 王莉)
【编辑:王戎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