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随笔|在孩子“抓娃娃”的快乐中快乐着
□陆玄同
上周末,带着女儿在游乐场玩了一天。说是她的“娱乐天地”,其实是我们一家人的,我和老婆轮流陪玩,累并快乐着。除了在游乐场的滑滑梯和各种玩具,大厅里的抓娃娃机就是她的最爱。
这个“爱好”源于她妈妈。有一段时间,我老婆迷恋上抓娃娃,从最初偶有收获,到后面每次满载而归,她得出一个不成熟的经验,“最好是下午的时候去抓,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人抓过,有些夹子刚到临界点,一抓就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这样,在不断的失望和满足中,家里的娃娃“堆积如山”。虽然每次抓到一个的代价比买一个贵好多,但这其中的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随着我女儿渐渐长大,她也跟着妈妈加入其中,且乐此不疲。
等她每次在偏低的柜口里,拿到她的胜利“果实”后,那份开心和满足,让我觉得很值。就这样,我每次都会在她的“软磨硬泡”下认了输,带着她去抓娃娃。不过,虽然我也没教她怎么抓,这“磨人的小妖精”在耳濡目染下,每次都能抓到一两个小挂件。前段时间回老家的时候,她还专门挑了两个带回去给奶奶当礼物。
现在的孩子,家长管得普遍比较严,适当的放纵我觉得是必要的。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哪有时间管,从小到大基本是自由自在的。只要家庭氛围良好,基本上不会长歪。但我也会给她定个小规矩,每次买十个或者二十个币,跟妈妈一起玩,如果没有收获,就只能下次再玩,不许哭闹。她爽快地答应了,所幸每次都有所收获。
对一个不到四岁的小孩来说,她需要的就是这种即时快乐,而抓娃娃机恰好能满足她。当然有时候她抓不到的时候,也会失落,但想想我承诺给她“下次再玩”,她又能开心起来。
当我们沉浸在孩子的快乐里,就会少一些耳提面命,多一分理解和尊重。毕竟,她的降临带给我们的开心和体验,可能远远胜过我们给她的。这是一种双向成长,她急切地模仿大人,学我们说话,学我们走路,但同样的,我也在学她,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走进她的那方小世界,体验久违的纯粹和真诚。就像罗曼·罗兰所说的,“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自从有了女儿,我觉得我少了许多“老气横秋”,每天又蹦又跳又唱,年轻了不少。最近下班,她都在公交站等我,看我下车,张开双臂跑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真是齁甜齁甜的。然后她嘟着小嘴巴说:“爸爸,我们去抓娃娃吧。”
很多人可能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沉浸在抓娃娃机前大人小孩的心理,其实不管是所谓的即时奖赏,还是奖赏效应带来的多巴胺甜美感受,本质上是这种娱乐带给人的满心欢喜。有快乐,有期待,就有美好。
也有人担心孩子会沉迷其中,但我想,只要引导得当,她们不会的。毕竟,她想要的只是一时一瞬的短暂快乐,而这一刻她会觉得她长大了,她内心的那种富足远胜千万道理和说教。
或者说,她在抓娃娃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这是由她意志左右的一方小世界。她会从家长“你要这样,不能那样”的管控中走出来,完成特定任务。其实,孩子不是管出来的,父母是最好的榜样,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要律己,如此,孩子自然而然从父母的自律中,习得规矩和认知。
等有一天,她不需要我给她买币抓娃娃了,我可能就老了。享受着她的快乐,是我庸常生活里最亮的光,最甜的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