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别怕,阿姨,出来了!”8次下潜,救出身陷满水地下室的老人

2023-08-02 12:28:43来源:环球网

“别怕,阿姨,没事儿啊,出来了!”7月31日晚,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田家园新村二区12号楼,一名68岁的老人因暴雨被困于自家地下室,积水一度深至只能露出头部,老人处境十分危急。来自北京蓝天救援公共安全潜水组的潜水员8次下潜,历时6小时,在8月1日凌晨完成了这场危险程度不亚于洞穴救援的任务。

地下室接近满水

万幸还有个大床垫


(资料图片)

接到救援请求时,队长刘叙孚就认为这个任务可能需要潜水员到场,便出动了包括5名潜水员在内的5车20人。到达事发小区时,已是晚上6点半左右,天色昏暗,由于持续降雨,事发小区和外围街道都是齐腰深的积水,装备车无法进入。社区工作人员借来推土机代步,蓝天救援队员携带救援装备挤进推土机的车斗和驾驶室,铲车行进中还要躲避小区内众多漂浮的汽车,短短400多米的距离,用了十多分钟。

蓝天救援队员到场后看到,现场为一半地下室,在单元门一侧,靠近地面位置有一条一拳宽的狭窄窗户,透过这个封死的小窗户,潜水员老艾和大地打着手电看到了老人。当时老人所在地下室已经接近满水,消防救援人员此前的抽水作业,让积水距离屋顶产生了二三十厘米的空间,更幸运的是,老人在地下室储藏了一块大床垫,老人趴在了漂浮的床垫上,“这是老人能够坚持住,没有危及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老艾分析道。

下潜6次仍找不到门

由于地下室地形比较复杂,且没有相关地形图或平面图做参考,蓝天救援队员首先评估现场情况,与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和老人的爱人沟通,确定下一步救援方案。老艾说,这种情况可以类比“洞穴救援”,在非常狭窄密闭的空间、完全漆黑的环境下救援,“这是非常困难,也是危险程度最高的。”

老艾和大地两人达成合意,计划一同下水,先看看水底情况,并找到老人所在地下室的门。如果能找到门,就先回到岸上,再商量下一步的营救方案。

第一次下潜,老艾和大地把绳子绑在身上,在水下利用“绳语”进行交流,可一番寻找后却没有摸到门。“水下是完全漆黑的环境,打着潜水手电也看不到,只有手电顶着我的面镜,我才能看到亮光,就是这样一个能见度。”

下潜了6次之后,老艾和大地仍没有找到地下室的门,因为夜里水温低,两人还出现了失温的情况,不自觉地浑身发抖,这在水下是非常危险的。于是,两人商量,这种情况即使真找到门了,往外走的时候也容易出现问题,不如先上岸保暖,再想其他救援措施,好在老人情绪稳定,还能坚持。

借来抽水机继续排水

老艾和大地表示,“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抽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参照物和灯光照明,潜水员才能再进去找门,不然跟闭眼走路没什么区别。”于是,消防救援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多方协调,又调来两台抽水机。

抽水期间,老艾和队友多次在窗口与老人沟通,“我们一定会把您救上来的,您要是想吃什么喝什么,我们都给您递进去,您别害怕。”老艾认为,安抚工作很重要,因为被困人员情绪恐慌,会大大提高救援难度。

四台抽水机作业一个半小时后,积水水位下降超过半米,通往地下室的台阶露出一半,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先在地下室存放的各式家具漂浮起来,阻碍救援,队长刘叙孚便安排另外两名擅长游泳的队员戴上头盔,穿上救生衣清障开路,先把桌椅板凳等家具搬出。

下潜8次救援终于成功

很快,来到第8次下潜。这次还有队员跟着为老人做呼吸保障。“潜水员的呼吸器装有主二级头和备用二级头,备用二级头用作应急时与潜伴共享空气。因为地下室门内外水位有落差,开门后,老人的头要短暂入水,老人肯定会恐慌,所以必须保证充足空气供应。”老艾分析说。

蓝天救援人员终于与老人会合,但他们并没有急着带老人离开,因为老人第一次接触潜水装备,难免有陌生和不安之感。救援人员耐心等待老人调整完毕,直到她能自主使用备用二级头顺畅呼吸了,才告诉她下一步要干什么。

“别怕,阿姨,没事儿啊,出来了!”经过8次下潜,6小时的艰难营救,老人从积水中被安全救了出来。救援成功后,现场人员都鼓起掌来,松了一口气。救援工作完全结束时,已经接近8月1日凌晨1点。

“我们想到了2018年泰国那场轰动世界的洞穴救援。虽然我们的距离没这么长,只有十几二十米,但危险程度不亚于洞穴救援。”老艾说,北京蓝天救援公共安全潜水组成立已有一周年,潜水员做了许多视障类的训练,“所有训练的结果都在救出人这一刻得到一个验证,所以当我们救出老人那一刻,所有紧张的情绪都放松了。”

关键词:

相关新闻